近日,笔名储能行者的欧阳文军创作的散文《卖米》引发广泛关注。这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,讲述了农民欧阳正邦卖米的艰辛历程,字里行间满是乡土气息与生活重量,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真实而动人的农村生活画卷。
储能行者-欧阳文军
文中,欧阳正邦迎来了稻谷丰收,八亩水田收获的稻谷装了三十六个麻袋,如一座金黄的小山,那份丰收的喜悦在他听谷堆脆响的细节中尽显。然而,欢喜很快被现实冲淡。晒谷场的水泥地早已破损,风一吹,细沙便混入谷堆,即便筛了三遍仍有残留;家里的老碾米机锈迹斑斑,碾出的米带着碎粒,卖相远不及他人。
鸡叫二遍,欧阳正邦和妻子装上五百斤米,拉着板车前往柏家坪的市场。凌晨的露水打湿裤脚,路途艰辛,但他们心中满怀期盼,盘算着卖米的收入能解决娃的学费和换喷雾器。抵达热闹的市场后,他们却遭遇了一连串不顺。先是因摆摊位置被 “税务稽查” 人员驱赶,而后米因有沙、碎粒多被顾客挑剔,鲜有人问津。欧阳正邦几次降价,仍收效甚微,最终只有开小饭馆的以低价买走部分,所得仅三百出头,甚至不够来回的力气钱。正午时分,他拉着剩余的米,在烈日下艰难返程,上坡路每一步都格外沉重。回到家,妻子的乐观与鼓励让他重新振作,明白米没卖完但日子还得继续,田在、地在、希望就在。
展开剩余42%《卖米》之所以能引发强烈的农村生活共鸣,在于其对农村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与真实呈现。从收割稻谷时饱满得能掐出白浆的谷粒,到晒谷场混进谷堆的细沙,再到老碾米机碾出的带碎粒的米,这些都是农村生产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,让有过农村经历的人仿佛身临其境。
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更是直击人心。欧阳正邦从丰收的欢喜到卖米遇挫的忧愁、无奈,再到被妻子鼓舞后的释然,情感的起伏真实可感。妻子的体贴与乐观,那句 “天总有下雨的时候,地总有长庄稼的时候”,道出了农民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,这正是无数农村家庭面对生活波折时的真实写照。
它没有刻意拔高,也没有过度煽情,只是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娓娓道来,却让每一个了解农村、热爱乡土的人都能从中找到情感的寄托,感受到那份深沉而厚重的乡土情怀与生活力量。
作者简介
储能行者,本名欧阳文军。1984年出生于湖南宁远,其文字扎根乡土肌理,擅长以朴素笔触勾勒农民心灵图谱,于细微处倾听大地与人的深沉对话,在生活的褶皱里勘探坚韧与温暖的力量。
发布于:广东省高忆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